中锋防守关键,勇士火箭快船掘金对决。
**勇士VS火箭**
在G3的比赛中,勇士展现出了残阵中的韧性。科尔的用人往往超出预期,这也体现了勇士体系的优越性。当形势被动时,全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打出持续高质量的比赛。然而,除了体系、专注和牌手的技巧外,球员的类型和品质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拥有认知中的库里、DPOY级别的追梦·格林、黄金拼图小佩顿以及理论上具备空间价值的高中锋和一个当天手感不错的射手希尔德,这些都是勇士在攻防两端布局成立的必要条件。科尔的布阵讲究蓝白卡的功能性,即卡组里牌的品质和搭配。在巴特勒缺席的情况下,科尔选择首发波斯特,同时调整了穆迪和库明加的使用,其目的可能是兼顾进攻与体型的需求。
波斯特在比赛中展现了三分球以外的优势,如卡位、冲抢前场篮板和限制对方中锋的表现十分突出,交出了非常惊喜的防守效果。追梦在身边有了中锋队友的帮助下,无论是防守申京的限制,还是上线防挡拆,以及篮下救火,都展现了大师级的表。而火箭的双塔阵容在勇士严密的防守下效果不佳,乌度卡在拼防守决胜负上显得有些不自信。
对于火箭来说,单塔模式最不适合打勇士,因为双塔有攻防篮板球的绝对优势。而五小阵容则能拆掉勇士的穿切。对于单塔中锋的用法,既要防挡拆和传切的打法,又要保证篮板球的优势。若没有优质的空间和挡拆能力支持中锋,其效果可能会两边靠不上。
佩顿和希尔德的加入让勇士进一步实现了逻辑闭环。佩顿的闪电顺下和大空位三分,以及希尔德的三分手感和运球能力,都是火箭难以应对的点。由于波杰姆斯基能打持球,申京在防守端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对手库里,这增加了火箭的防守难度。
于是,在科尔的战术布置下,勇士打出了传切战术的精髓。当乌度卡拿出单塔阵容决战后,科尔拿出了小阵容应对,成功打到了火箭的痛处。这场比赛,科尔的战术布置和球员的表现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那么,火箭要如何破局呢?首先还是要看格林的表现。格林需要交出足够的硬解,减少无谓的失误和叫掩护的机会。此外,如果格林和范弗利特的进攻起不来,或许史密斯应该被更多使用。单塔阵容要保证5号位身边有足够好的空间,进而放大5号位的进攻价值。另外,阿门其实有机会在近筐终结方面做得更好。
**快船VS掘金**
戈登在极限扣篮绝杀中上演了个人秀,帮助掘金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但从整个系列赛的内容看,快船表现得更为强劲。但掘金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常常能在看似不利的情况下找到翻盘的机会。
在G4的比赛中,掘金采用了极端的战术选择——首发全员高负荷上场时间来解决替补问题;同时采取提前收缩篮下、放掉快船侧翼的策略来应对中路防挡拆的问题。尽管这些策略看起来并不系统或常规,但掘金仍有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扭转局势。
快船在形势不利时做出了调整:摆出鲍威尔和博格丹的双射手阵容与哈登等核心球员配合;同时在攻防两端进行了策略切换——有时是盯人有时是联防——这些调整帮助快船迅速扭转了形势。然而最后还是功亏一篑。鲍尔默进了一个球后失手,最终两队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对快船而言,他们不能再轻敌了。他们需要记住G4第四节的教训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关键时刻打出自己的优势牌。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心态平衡——在安全线以上时心态放松利于反弹;到了生死战时则要更加专注每一个球的使用技巧与组合搭配使自己的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用同样的招式应对。而对于掘金来说他们只能沿用G4的策略直到找到对手的破绽或心态崩溃的那刻为止——毕竟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双方都会有记忆并以此为参考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
总的来说两场比赛都充满了悬念与变数每一支队伍都在寻找着对方的破绽并试图利用这些破绽来取得胜利而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看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的表现和策略调整了。